网上有关“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日本古代的”国“并不是国家,而是一种地方行政区划。这和中国的战国时不一样的 。
日本战国时代(1467年—1600年或1615年),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。最早出自甲斐国(今山梨县)大名武田信玄(1521年-1573年)所制《甲州法度之次第》第二十条 ,其开篇即写道“天下战国之上 ”。
应仁之乱后,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 。16世纪中叶,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 ,永禄三年(1560年),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,名声大振。尔后逐步统一尾张、近畿。天正十年(1582年) ,本能寺之变爆发,信长身亡 。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,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。此后经过四国征伐 、九州征伐、小田原之战 ,逐步统一日本。后被天皇赐姓“丰臣”,并受封“关白”一职 。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“桃山时代 ”。
庆长三年(1598年),丰臣秀吉病逝后,丰臣家裂分为近江(西军)和尾张(东军)两派。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(1600年)发动关原合战 ,打败西军 。庆长八年(1603年),德川幕府建立,1614年和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 ,战国时代结束。
令制国,又称律令国,是旧时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 ,自奈良时代开始实施,直到明治初期的废藩置县为止。国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地方单位的州、道,抑或是行省的行政单位 ,有时也被称为“日本六十余州”。
1)分国制起奈良时代,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“五畿七道”作行政分区而划分,共有六十六国 。战国六十六国:
近畿五国——山城 、大和、河内、摄津 、和泉
东海道——伊贺、伊势、志摩 、尾张、三河、远江 、骏河、伊豆、甲斐、相模 、武藏、安房、上总 、下总、常陆
东山道——近江、美浓 、飞驒、信浓、上野 、下野、陆奥、出羽
北陆道——越后 、越中、越前、能登、加贺 、若狭、佐渡
山阴道——丹波、丹后 、因幡、但马、出云 、石见、伯耆、隐岐
山阳道——长门 、周防、安艺、备后 、备中、备前、美作、播磨
南海道——阿波 、赞岐、伊予、土佐 、淡路、纪伊
西海道——萨摩、大隅 、日向、肥后、肥前 、筑后、筑前、丰后 、丰前、对马、壹岐
近畿以东为东国;近畿以西为西国
具体按石高来算:
(1)近畿300万石
丹波国、丹后国 、山城国、近江国、河内国 、伊贺国、纪伊国、和泉国 、摄津国、大和国。
(2)九州240万石
萨摩国、大隅国 、日向国、肥后国、肥前国 、丰后国、丰前国、筑后国、筑前国。
(3)四国86万石
伊予国 、土佐国、阿波国、赞岐国 。
(4)东海180万石。
美浓国 、尾张国、伊势国、三河国 、远江国、骏河国。
(5)北陆180万石 。
越后国、越中国 、越前国、加贺国、能登国。
(6)中国240万石。
长门国 、周防国、安艺国、出云国、石见国 、备后国、备中国、备前国 、因幡国、但马国、伯耆国 、美作国、播磨国、隐岐国 。
(7)甲信68万石。
飞驒国 、信浓国、甲斐国。
(8)关东320万石 。
上野国、下野国 、常陆国、武藏国、伊豆国、相模国 、上总国、下总国、安房国。
(9)东北地区200万石。
陆奥国 、出羽国
甲斐国(かい):七世纪前后成立 ,属东海道,俗称甲州。石高约23万石(庆长时期) 。古来之山国。日本战国时代为武田信玄所统治。废藩置县后,改名甲府县,再成为山梨县 。
特点:盛产马匹 ,并且有金山。土地贫瘠,生产力低下,许多物品依靠进口。
人口:700年4万 ,1600年12万,1721年35万
代表风土:猿桥、天目山、景德院 、惠林寺、龟屋座、山中湖 、浅间神社、八之岳
主要势力:武田氏
中部与关东分界地区的东海道之国 。北通过秩父山地与信浓国和武藏国相接,南通过富士山系与骏河国相连 ,东通过关东山地与武藏国和相模国接壤,西边的赤石山脉和白根山等,是与信浓的边界。四面高山围成的内陆国 ,造成了与其他国联系少,地域独立性强的特征。国内的大菩萨山和御坂山地将国内分为西国中和东郡内两部分 。国中央的甲斐盆地有釜无川和笛吹川经过,甲斐盆地一直处于武田氏的支配下。武田氏压制了国内国人层 ,在家督武田信昌与长子武田信绳的争乱中,迎来了战国时代。在家督之争中胜利的信绳子武田信虎再次压制了国内豪族,统一了甲斐,为子信玄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。
甲斐由于山多平地少 ,四面群山环抱,古名称之为"峙"。农产品匮乏,交通不便。但依靠近山河流可发展水利工程建设。武田信玄为国主时 ,在境内大力发展水利工程,发展农业灌溉 。并且邀请矿工开采境内金矿山,得以富甲天下 ,增强国力。据说,国内矿山至少蕴藏着50万两的黄金。盐是需要从他国输入的必要物资,在物资运输路线被封锁的情况下 ,就有可能造成领国灭亡 。但困难的土地孕育了精强的士兵,而且从平安到战国时代,这里一直是名马的产地 ,以上都是成为军事国家的前提。
历史
武田信虎在16世纪初压制了河内地区的穴山氏和郡内地区的小山田氏,完成了国内统一。但其实行的苛政导致家臣和百姓的离反,最终导致被嫡子武田晴信流放,晴信在领内广泛施政 ,继续完成着信虎扩大领土的愿望 。
信玄1542年开始攻略信浓,同时与北条,今川结盟。但由于其信浓攻略 ,导致信浓国人投靠了越后的上杉谦信,二者在1553至1564年间爆发了五次川中岛之战,最终以信玄统一了信浓全境而告终。但这几次战争 ,大大延缓了信玄西上的脚步 。1568年三国同盟瓦解,信玄入侵骏河,1571年完成占领。到1572年 ,西上作战开始,在三方原之战大破德川织田军,但因病于次年去世。家督由四子武田胜赖继承 ,由于其在诹访领内为养子,重用了信浓众,导致了家中信浓众与甲斐众的对立,双方矛盾激化 。胜赖1574年攻落远江高天神城 ,以此作为攻略远江的据点。但因1575年长筱之战的惨败,只能退回甲斐。之后只能致力于武田军团的再编成与国内防卫体制的强化,但1582年 ,织德联军发起了对甲斐和武田的总攻击。在织田大军前,木曾,小山田 ,穴山等大批重臣背叛,最终胜赖在天目山自杀,名门武田家灭亡 。征服甲斐的信长令穴山信君的河内领安堵 ,其余赐与河尻秀隆。秀隆受信长旨意,迫害武田家臣,烧毁惠林寺 ,信长死后导致民众反叛,杀死河尻秀隆。此后武田旧领便成为了北条和德川争夺的焦点 。直到1590年北条家灭亡,家康被转封到关东八国,甲斐由秀吉家臣加藤光泰入国。1593年光泰于朝鲜战死 ,便由浅野长政和幸长继续甲斐的统治。关原战后,浅野父子被转封和歌山,家康重臣平岩亲吉被任命为甲府城代 ,之后经历了德川一门的义直,忠长,纲丰等 ,最后由柳泽吉保入国 。柳泽家失国后,被收为幕府直辖领。
关于“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 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玉玉戈]投稿,不代表吾尔凌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ino520.cn/zlan/202508-1432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“玉玉戈”
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...
文章不错《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?》内容很有帮助